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老苏的合理脑补 (第3/6页)
他们示范笔画顺序。 在这种情况下。 要是你站的位置靠后,有可能就会错过了笔画顺序的教学。 等到了课业结束后,有条件的学子可以购置字帖临摹,字帖上会清楚的告诉你笔画顺序。 至于没条件的学子就惨了: 遇到比较好的同窗或许能请教一下写法,但要是同窗关系一般或者蒙学时期没去问——蒙学时期年龄小,不一定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些人甚至可能到了科举阶段,都不一定知道一个字到底该怎么写。(参考资料doi:10.16346/jki.37-1101/c.2002.06.022,河大一位权威教授的论文) 比如茴香豆的茴字,在宋朝你能见到最少十几种写法。 而一个字成体后是否好看,和笔画顺序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偏偏古代科举的字迹又是个加分项,因此有些倒霉蛋寒窗苦读十几年,明明有能力考中科举,却因为字迹问题而翻了车。 其实类似的情况后世也有不少,小学的时候不喜欢练字,高考时鬼画符丢分的简直不要太多。 因此眼下有了粉笔这东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便可能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做到大范围普及。 毕竟按照徐云先前示范,粉笔的制作流程和成本都极其简单与低廉。 “当今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县一千二百三十四,每县又有蒙学两所.....” 看着手中的这根粉笔,老苏的双手隐隐有些颤抖: “有了粉笔一物,若是每县每年可多教谕三位秀才,那便是三千七百余人,文教将兴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