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天体降临(下) (第3/5页)
立方厘米一亿吨,是水的一百万亿倍。一颗直径为二十二米的中子星,质量就与地球相当。构成中子星的只是简并态中子,由中子紧密排列形成,密度根本无法跟由基本粒子排列形成的物体相比。虽然没有相关理论支持,但是罗晋勇有理由相信,如果球体是由基本粒子排列构成,密度肯定比中子星高得多,具备了形成黑洞的引力条件。 问题是,球体不是黑洞。 如果球体是黑洞,别说地球,整个太阳系都完蛋了。 伯克的这个断定,变相证明了罗晋勇之前的推测,即球体不是由物质构成,而是由一种具有形态的能量构成。 显然,罗晋勇的这个推测,没有任何物理理论能够支持。 虽然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证明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核能的实现,也证明了可以把质量转变为能量,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把能量转化成质量,或者说让能量以有形方式存在的办法。 人类所知道的一切能量,都是无形的,即没有具体形态。 有形态的,都是物质,即质量。 只是,人类不知道的,不等于不存在。 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证明,很多事物早已存在,就在人类身边,只是人类还没有发现而已。 也许,具有形态的能量早已存在,只是人类没有发现。 罗晋勇率先以“能量体”来称呼这种能量的存在方式,伯克沿用了这个称呼,也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认同。 伯克获得的信息非常有限,给罗晋勇的帮助不是很大。 罗晋勇只能做出假设,即能量体是一种受到约束的能量,约束力让强大的能量以形态方式存在。 问题就在这里! 不管用何种方法约束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