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出仕(士) 第146节 (第6/8页)
义的回答,只简单地作了点评:“大皇子切入的角度,答得很好。” 赵义是以什么角度切入的?倒有些不好区分,可说是臣子的角度,也可说是为帝者的…… 贞文帝:“三皇子,你认为呢?” 俭王与黎池交情甚笃,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赵俭就大大方方地回答:“和周是一个温文谦逊的翩翩君子,说话时难免谦虚些。” 赵俭看似没有回答皇帝的问题,就‘黎和周是不是很会说话‘这个问题,他并未给出答案。 然而,却获得了稍微精明些的朝臣的认可。皇帝虽问的是黎和周是否会说话,但联系前后话语,皇帝要的是众皇子的一个表态。 黎和周说他承受不起‘配享太庙‘的夸赞,你们认为呢?再深入一点,你们觉得黎和周够格配享太庙吗?究其本质,就是一个表态的问题,若你继位为帝了,可会让黎和周配享太庙? 当然,不能像回答最后一问那样直白,像三皇子那样,只答黎和周说话谦虚,就已经足够了。 三皇子俭王赵俭,听出了皇帝的言下之意,也愿意表态。 那大皇子义王赵义,听出皇帝言下深意了吗?或许是受先前几个皇子影响,思绪被带偏了,因而没有听出来。 也或许是听出来了,但赵义与黎和周不合,不想表态,因此才另切角度回答。 “儿臣也如此觉得,黎学士说话谦逊,是很会说话的表现。” “儿臣也是这样以为。” …… 之后,众多朝臣有顾左右而言其他的,也有认为黎池说话谦虚的。 乍然一看,君臣父子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