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出仕(士) 第149节 (第3/6页)
确定了大行皇帝,意在传位于皇三子俭王赵俭。 之后,朝中大臣聚集乾清宫外请愿: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皇三子压抑丧父悲伤,早日举行登基大典,料理国事! 朝臣如此三次请愿之后,皇三子赵俭方才同意,‘以日代月’守孝二十七日后,就以储君之身暂理国事。 立即又有钦天监,与皇室赵家的宗主联合请愿:皇三子乃天命所归、先皇意属,请求皇三子在冬至日时,举行登基大典! 再之后又有朝臣跟着再三请命,赵俭这才同意下来,定期于冬至日这天,举行登基大典。 至于立冬那天,引起京中混乱的元凶:皇长子、皇五子和皇八子,由朝臣建议,请这三位皇子,为大行皇帝守灵终生。 赵俭近乎是大行皇帝亲自教养长大的,又有两世经验,毋庸置疑地,他拥有着一个帝王的眼界和格局。 赵俭并未做出残害手足的事,没有执意要斩杀三位兄弟,立即就同意了朝臣们的建议。 赵俭还是皇子王爷时,名下就有‘四宝店’这遍及大燕各府、县的连锁书店,且他待人也宽和有礼,又有黎池这个在文人之中、声名赫赫的挚友。因此,赵俭在士林文人,以及朝中文臣之中,威望还是非常好的。 如今见赵俭一朝(即将)为帝,却也能听得进去臣子的建议,暂时来来果真不是残暴虚伪的人,于是一时间,朝野皆服。 当然地,如内阁首辅周扬青、内阁学士黎池等这类人,或人老成精,或对赵俭知之甚深,绝不会将下任皇帝赵俭,看作是一只听话的、只懂宽和的小白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