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苏俄_289 双首长制(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89 双首长制(2) (第2/5页)



    说白了,虽然这种制度推行的是“双首长制度”,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推动的并不是双重领导,而是集体领导,整支部队的实际领导着,其实是各级党委会。

    而从上层结构来说,它实际上是将总政治部与总参谋部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在这种结构体制下,即便是朱可夫这种声名卓著的军事指挥员,在没有得到党委会认可的情况下,也调动不了哪怕一个排的兵力。

    将自己的想法逐一记录在记事簿上,洋洋洒洒的写了六七页,当然,此时维克托写下来的这些东西,只能算是报告的草案,有些东西都不存在逻辑性。

    等到将全部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他还需要重新整理,从而形成一份条理清晰、逻辑鲜明的正式报告。

    苏联不是没有实行过双首长制度,甚至可以说,直到去年十月份,政委制度还在军队中施行着呢。

    不过,苏军中实行的双首长制度,与维克托提议建立的这种党委会制度并不是一回事,同时,有三名党员就必须组建党小组的规定,在军队中也不存在。

    当然,维克托提出来的这些构想,也不是他自己的独创,事实上,他只是将前世国内的制度照搬过来罢了,强大的自我组织能力,就是国内军队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从根本上来说,在此时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尤其是敌后战场,这种能力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同样一支敌后抗日武装,可以轻而易举的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多,即便是指挥人员牺牲了,各个分支部队也可以继续作战。反过来,分散的武装还可以迅速合为一体,以优势兵力向敌军发动攻势。

    分分合合,转换自如,这种事情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却非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