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造反?那就封王 (第3/4页)
迫不得已,才让当时的蜀道刺史吴三桂,担任了南诏王。 于是,四人间,相互制衡,倒是勉强维持了几十年的太平。 蔡京担任丞相了,几次三番想要削藩,无奈那个时候的先帝,身体已经不太好了。 随时都有驾崩的可能。 所以对于削藩一事,实在是有心无力。 后来先帝驾崩,新帝登基。 蔡京又认为,嬴渊乃是一名昏庸无道,软弱可欺的君王,不堪大用。 所以也便佛系了起来,绝口不提削藩一事。 如今,知道了眼前的皇帝,从前都是在自污藏拙。 心中便下意识认为,召另外两名封疆大吏共同勤王一事,其背后一定别有深意。 片刻后。 蔡京与秦桧理清四名封疆大吏之间的关系,瞬间眼前一亮。 陛下这是要用先帝曾经的策略,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啊。 今时不同往日。 四人苦心经营势力多年,彼此间是谁也不会服谁,也深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如此一来,有外人针对他们时,他们可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但是倘若他们内部不和谐呢? 若有其中两人,共同针对其中一人,那么另外一人,必然不会坐视那人被二人围攻。 因为一旦有两人确定联盟关系,肯定会选择将剩余二人逐个击破。 所以,四名封疆大吏的僵局,不容被打破。 如此一来,即使他们都派兵入咸阳,也只会相互制衡,不会让彼此的阴谋成功。 简单一道圣旨,就将勤王军入咸阳的危机解决。 陛下,当真是了不得啊。 一时间,蔡京与秦桧二人,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