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长安春色(5) (第5/16页)
妃还聪明敏锐么?」 李林甫靠在榻上,轻描淡写地道。 杨钊笑了笑:「相公这样说,自然是不错的。」 转脸目视水帘外满池莲花。 「这些莲花如今盛极艳极,但七月一到,日晚风催,凋零之期可待。老朽亦是如此,风烛年迈,近来愈觉心力不足,以后朝中之事,倚仗杨郎正多。」 李林甫叹道。 杨钊连忙欠起上身,连连摇头。 「李相折煞小子了!」 李林甫笑道:「杨郎何必太谦。是了,圣人近来说要为梨园添置乐器,重造房宇,也不知工程如何了?花费如何了?」 「近日事多务杂,也忘禀相公:今年两京祠祭划拨的官帑,和上年宫中购置木炭的钱款,多有剩余。小子便做主拨去了梨园圣人和贵妃娘子每日倒有许多辰光耽在梨园,想这工程可出不得差误。」 李林甫目光微凝,笑道:「我倒忘了,杨郎现领着两京祠祭和木炭的宫使之职[6].如此甚好。」 杨钊再次恭敬地欠身:「小子想着,如今天下承平,臣子以圣人的心意为先,不必还如故赵城侯裴公一般。」 裴耀卿做转运使时,改革漕运方法,三年省下三十万贯钱。 有人劝他将钱献给皇帝,以彰显自己的功劳,裴耀卿拒绝道:「怎么能以国财求宠?」 便将钱交向官署。 [7]「杨郎说得是。」 李林甫悠然道,「裴兄在日,我也常劝说他的。」 他神色慈和温煦,心中却极大地不快起来:裴耀卿的功过是非,我说一说也就罢了,也轮得着你一个系在女子裙带上的后生家来论?裴耀卿改革粮运时,你怕还不过是蜀地一个只会饮酒樗蒲的少年吧?毋庸置疑,他不怎么喜欢裴耀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