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1.第211章 我说了 (第1/6页)
五月的戛纳是个旅游的好去处,蓝天、白云、沙滩、游艇,还有穿着比基尼的法国美女,构成了属于戛纳的独特的风景线。要是再加上电影节,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明星、导演、电影公司,这道风景线就更加的靓丽。 虽然从80年代开始,欧洲的电影市场开始被好莱坞一个个攻陷,到了90年代更是败得一塌糊涂,但自诩比粗鄙的美国人有着更深厚的历史和传统的欧洲人并不怎么服气,所以高举人文和艺术作为最后一面旗帜自说自话,其他的一概无视,宛如将脑袋埋进沙堆里的鸵鸟。 所以,这最后一面旗帜也不能阻止戛纳电影节的商业化,这倒不是说戛纳开始偏好商业电影,对高举艺术旗帜的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不过戛纳越来越像一个大型的电影交易市场,如果说六、七十年代,欧洲三大电影节只是让导演、演员扬名,那么现在已经转移到让更多的参展电影找到买家上面了。 之前说过,独立电影想要发行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好莱坞每年出产的独立电影无数,但能成功上映的十不足一,所以圣丹斯电影节才应运而生。然后戛纳也有样学样的开始将自己打造成电影交易平台,作为资历最老的电影节之一,戛纳的号召力本来就高出圣丹斯一大截,加上涉猎的范围更广,世界各地的电影都可以来参展,然后寻找愿意接手的发行商。 圣丹斯虽然也接受北美以外的电影,但主要还是针对北美电影,所以进行整改后的戛纳电影节依然广受追捧,更何况,金棕榈在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