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收姜的来了 (第3/5页)
最后也只能将最好的二十多斤挑出来卖给胡铭晨家,其他的,只能再背回到街上去卖给徐明他们。 价格波动的这两天,每天都要做不少耐心的解释工作。 胡铭晨之所以要多降一分钱,就是怕那些人不愿意再拿回去,将就卖给他家。看在一分钱价格的份上,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多劳累一下的。就算有个别的不愿意再受那鸟气,胡建军也还有其他的说辞将他们给挤兑回去,这是胡铭晨硬性要求的。 这样的混乱只经历了两天,很快就恢复到了泾渭分明的正轨,好的卖给胡铭晨家,其他的卖到街上。 虽然对于胡铭晨家来说,实际成本并没有下降,不过,他家与其他那些收姜的人倒是把关系搞得融洽了,毕竟那些人实际成本降低了嘛,没有道理还与胡铭晨家过不去。 有了这样各有所归的收购区分之后,胡铭晨家的收购量很快又蹭蹭蹭的增长上来,每天的收购量很快就突破了一千斤,当然,这也是因为生姜大量上市了,每天胡铭晨家要接待几十位卖姜者。 而王成武他们,收购的量就更大了,王成武家和徐明家,每天收的量不少于三千斤。 他们追求的是量,因此更在乎价格,一斤少了三分钱,一天就少了百十块。少支付出去,就等于是赚了一天百十块。这就怪不得他们要上到胡铭晨家门上来施加压力了。 只不过王成武他们与胡铭晨家还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是收生姜卖的也是生姜,只有部分人家才会烤成干姜来卖。 烤干姜实在是太累太繁琐,像他们每天那么多的量,请人洗姜就至少要十几个人,烤姜炉也得好几个,恐怕每天翻姜都得请两三个人,每天烧的煤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量。 像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