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老友记_分卷阅读17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8 (第3/4页)

能够有别的创收,汇聚起来该会是多大的能量。

    她觉得这完全有cao作空间,农村现在虽说成年劳动力都去上工了,但是都知道田地那些活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去忙活,除了春耕秋收双抢真忙活,其他时间并没有那么忙,磨洋工经常发生。要是把这些劳动力合理利用起来,那会有焕然一新的场面。

    就拿下坎山村来举例,自从村里建了肥皂厂,村里十多来岁的青少年,中老年这类劳动力不强的人都有了更好发挥的岗位,把一个肥皂厂弄得有声有色,虽不算红火,但是确实是给村里带来收入,往年公家账上都没多少钱,现在都可以建个小学,还请来一位老师了。

    而且还完全没有耽误国家的公粮任务,并且周大平他们这些村干部还制定了规章制度,每家都有名额能进厂子的,但是要跟家里下地的壮劳力的勤快程度挂钩。为了得到这轻省又有利可图的活,上工偷懒的还真的少了。而他们越是勤快,越是精心仔细伺候庄稼,庄稼就长得越好,这是良性循环。

    邹茜玲来的时候想过周详的计划了,先到农村试点,因地制宜,适合种水果的地区就种水果,适合养蚕的就养蚕,适合种茶叶的就种茶叶,实在什么都没的,也可以搞个简单的肥皂厂,烧砖厂等等。并且要跟城镇上这些相关的厂子联系好,销路要保证,一环环下来,经济就能慢慢起来。

    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交上去,并且记得在计划中凸显这是国民经济调整,走的是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没有资本主义苗头,本身就是个会弄笔杆的,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曾经去京市的政府经济部门锻炼过,写出来的计划书绝对让人挑不出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