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一百五十一章 揽事 (第2/5页)
,文官坐镇,这些事也免不了,但好歹要强过很多。 王骥当年备边时,就斩过都指挥使安敬,因为其跋扈不法,而且贪污军饷,所以王骥下狠手杀了此人,结果武将惕厉,不敢犯禁违命,王骥一声功名同,也是打这件事上而来。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骇人听闻的事。武官与中官勾结,勒索地方大户,贩私盐,贩卖私茶,走私物品,私设关卡,甚至让麾下官兵假扮强盗抢劫,这些事,都是有的。 最过份的,就是设在海边的卫所,不仅不备海防,反而出海走私,或是干脆当了海盗,公私两便,一边收海商的银子,一边自己走私,顺道还抢劫,一层一层的,关系网直到北京,听闻之下,岂能不叫人觉得惊心动魄? 大明海禁,现在是最紧的时候。因为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下西洋,靡费极多,朝野反对,所以烧了海图,毁了宝船,片板不准下海。后来到了嘉靖年间开海,海防水师不得力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倭寇大举侵入,几乎一路打到南京,要是当初海防不那么腐败堕落,恐怕也未必就是如此模样。 总之,仁宣到正统,至景泰天顺,明朝地方文武并行的制度为之一变,加设统管文武的巡抚,并非是完全没有道理。 事实上,巡抚制度,以文制武保全了明朝二百多年以下对地方进行了极为有效的统治,哪怕就是崇祯末年,李闯眼看就要打进京师,地方巡抚一样照常办事,财政收入一样解入京师,就算是京师失陷之后,地方上仍然一片平静,并没有汉唐中央政府崩盘后,整个地方也大乱的情形发生。 原本张佳木对这些情形都不大知道,听了李贤的解说,倒是有点一点隐约的看法。只是他毕竟不是个中人,虽有想法,还是模模糊糊的说不清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