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六、宣战 (第2/4页)
瑟夫皇帝确实就是这么写的,口气里透出些许无奈,皇帝本人并不能改变帝国政府高层一致所作出的决策。 李海顿在波尔希托特递过来的对塞尔维亚最后通牒上签下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实际上就是份宣战书,塞尔维亚人是不可能接受奥匈帝国所派出的警察在境内随意拘捕和审判反奥激进分子的,这无疑彻底损害到了主权。 塞尔维亚政府本来有能力阻止这起暗杀,但他们却什么也没做。要知道“黑影”在1903年曾把他们的国王砍成了rou酱,而且在政府和军队里拥有不小的势力,他们允许这么一种主张暴力和恐怖的组织存在,本应当受到惩罚。 “俄国人一定会参战的,康德拉,请作好准备。”李海顿并没有忘记提醒他的总参谋长一句,不过从对方的眼神里他可以看出,陆军总参谋长对一位身为海军上将的皇储的劝告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这份最后通牒塞尔维亚人差点就接受了,俄国人最初决定妥协,他们吃不准英国是否会站在他们这一边。奥匈帝国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限定在四十八小时内答复。塞尔维亚为了忍辱求全,除了奥方派员参与追捕审判凶手一项外,其余条件全数被迫接受。 在这关键时刻,英国首相格雷向俄外交大臣萨姆佐诺夫明确保证:英国人会全力站在俄国人一边,甚至不惜参战。虽然白天英王乔治五世还在向世界公开宣称:“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