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 (第3/3页)
情、开朗、热血难凉。 楚孑将这些土静静放在了一旁。 他的视线看向两侧,忽而一凝。 秦铎见楚孑这份反应,忽然想起来了:“楚同学,这是不是你第一次见到文化层堆积啊?” 确实。 楚孑见到这个一米多深的探方两侧的土壤颜色并?不一样,像是五花rou一样分?了几种?色彩,而且土质也并?不相同。 “嗯,这也是咱们这次考古的一个重点,”秦铎介绍道,“起初就是在甲区有一个小小的断崖,发现?了这样的地层堆积现?象,总厚度在一百二十到二百五十厘米之间?,自上而下大概可以分?为四层。” 听到这话,那位日本教授也赶紧招呼自己的学生,一群人像是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跳下了探方,仔细观察着?土层。 可惜考古工地不能拍照,他们的手机也都上交了,不然楚孑真的想好?好?研究一下。 因为文化层堆积是很珍贵的现?象,是考古学文化遗存的载体,可以说搞清楚了地层堆积的情况,就能摸清一片遗址的年代和分?期了。 这就像是年轮一样,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地面经过一系列运动将上一层覆盖,一层层叠加起来,只有纵向挖掘才能看出?来。 而且从眼前的剖面来看,这里的文化层堆积非常明显。 文化层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划分?的,不只要根据土质、土壤外观来分?辨,还要根据遗迹的叠压打破关系来分?地层。 这就是所?谓的“考古地层学”,算得上是考古学的基础知识。 但就像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础一样,其中?的学问大了去了,也不是谁都能轻松的学会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国,考古地层学的奠基人是梁思永先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