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节 (第5/5页)
是这句是描写泰山的。 想起泰山,又见昭陵,姜沃不免想起先帝未封禅泰山。 其实先帝一朝,曾几次议过封禅大礼,但因内外朝事等各种缘故,终太宗一朝,终究未封禅泰山。 但那又如何? 后世人就二凤皇帝未封禅的疑问,都是‘唐太宗的功绩封禅理所当然,为什么不去?’ 反倒是后来真正去封禅的宋真宗, 直接以一己之力,把泰山封禅从隆重大典搞成了笑话,后来几朝的皇帝,想想他都不肯去封禅了。 君王千秋功过,自在人心。 姜沃心有所感,就与安安讲起了先帝年间的故事。 * 昭陵早有太常寺的官员至此安排妥当。 一应献俘流程毕,最后由刑部尚书出面,请皇帝对俘馘行裁决。 阿史那贺鲁再次叩首提出,愿以死谢罪。 皇帝再次‘宽厚’免其死罪。 然,将阿史那贺鲁的叛唐行径刻记于石,就立在昭陵。 姜沃感慨:陛下不愧是你。 原先皇帝都是自己写黑名单塞到匣子里,如今已经进化到刻罪证碑流传千古了。 献俘仪后,帝后率众臣再祭先帝与文德皇后。 之后便有礼部与太常寺官员引着诸位朝臣,先退去昭陵外围的几处起座偏殿暂候圣驾。 皇帝并未即刻下旨返程—— 姜沃退出祭园前,就见皇帝停留在陵寝前的身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