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节 (第2/5页)
且说,自去岁起,崔朝已经回到了鸿胪寺—— 比起国子监,他自己一直更倾向偏爱鸿胪寺。 而吏部‘资考制’确立后两年,国子监内算学科明法科日兴,已经不太需要他去帮着招收学子了。六学里许多学子都会主动报一门算学课。 正好原本的鸿胪寺正卿年老致仕,鸿胪寺少卿顺位升至鸿胪寺正卿,崔朝便请命回鸿胪寺。 皇帝授他鸿胪寺少卿职。 说来,崔朝的性格和为官作风,让姜沃来看,便是那种最好一世做二把手的人。 有的人,天生不适合当要决断安排所有事的一把手。他的性格太平太稳,本人又完全没有锐意进取的意思。 他自己也是更愿意做二把手。 就像在国子监,崔朝做司业,上面也一定要有国子监祭酒才行。这样他就可以只做好自己的事,而不用统筹安排所有人。 * 崔朝既在鸿胪寺,自倭国使者进京后,姜沃就常向他问起倭客事。 而崔朝对她的情绪一向很敏感,不过几回就察觉了:“你不喜欢倭国?” 大唐属国众多,姜沃很愿意听这些属国的事儿,崔朝与她提起的国度很多,但每次提到倭国,就觉得她有种隐约的抵触。 崔朝不免好奇缘故。 因倭国与大唐往来实在不多。 姜沃只道:“就是一种直觉。”然后让崔朝多留意,此番倭国使者至此,有无异动。 其实这第四批倭国使者,只到了五个——本来是两船人,但无奈路上跑偏了,直接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