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节 (第6/6页)
,换来的是许多人认定他仁懦不配皇位。 正是从这桩谋反案,李治才真的看清,朝堂之大,他能信赖的人寥寥无几。 若都想抢。 那就一起下场吧。 怀着这样的心思,皇帝起先看太尉党和宗亲之间的彼此攻讦,还看的挺专注。 只是看了一刻钟后便意兴阑珊起来,准备看看那寥寥无几,一直陪在他左右值得他信赖的人。 目光转开,先看到的,就是坐的靠前位置的英国公李勣。 比起当年回京时,如今李勣面上也愈见风霜,鬓边也有了不少白发。 此时朝堂纷扰,他也只沉默坐在那里目不斜视,直到感受到皇帝目光,李勣才抬头,还微不可见对皇帝点点头,神色坚毅,像是一株略带霜雪却永远笔直伫立的青松。 只需看他在那里,便让人觉得心安。 皇帝的目光又往后寻去,去看崔朝。 其实这几年,他一直很想往上动一动崔朝的官位,觉得他不必只留在鸿胪寺典客署。可以先入六部做实缺,也可以直入中书省为中书舍人——都是将来往宰辅、尚书方向走的路。 然崔朝一直道:陛下若无其余可信之人托付宫外诸事,那典客丞这个官位就很适合他,半游离于朝堂之外。 不但可以继续照管陛下的宫外产业,还可以替皇帝看到真正的民情。 皇帝居于高远云端,往往只能通过朝臣的奏疏来看这个天下,比如今岁户部(因避讳先帝尊名,已改民部为户部)呈上:去岁进户总一十五万,并报上诸如米价等各种条目。 皇帝便是这样看到自己治理下的天下与民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