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7节 (第5/6页)
在此之前,他一直处于一种‘世无可教者’的状态。 李勣慢慢喝了一口凉茶道:“你起码还收到了一个裴行俭。” 他放下杯子,开始回答姜沃上一个问题,对如今大唐年轻一辈武将如何看。 李勣与苏定方还不同,他在贞观年间可没有被雪藏二十年。 他是真正从贞观一朝就手握重兵,几十年走过来的。 且贞观末年就已然出将入相,文武大权皆有,因而对军中将领们了解很深——哪怕没作为下属跟他打过仗的,李勣也能通过朝堂中枢三省六部,对这人有基本的了解。 毕竟知人善任,原就是宰相职责之一。 国有战事,最后是要皇帝拍板定下将领,但也不能皇帝问询宰相意见时,宰相一问三不知,连边关将领都数不全。 说来,以李勣大将军的谨慎,是很少当众点评人物的。 此时见他有开口的意思,姜沃连杯子都放下了,静听其言。 “如今朝中能镇守一方的中坚武将,多半已经崭露头角,也都至封疆大吏或是官高位重——安西都护府薛仁贵、辽东熊津都督刘仁轨、以及如今在京中的裴行俭。” 但这几位最年轻的也已过四旬不惑之年。刘仁轨更是已经年过六旬,也就比眼前两位大将军小十岁而已。 “至于你说的年轻将领,这些年来我也在留心看着。” 事关大唐将来的安稳,李勣大将军如何会不在意? 早在姜沃问起此事前的数年,他就一直在用一双名将的眼睛,观察大唐的年轻一代。 其实哪怕姜沃现在不问,过两年李勣也要单独叮嘱于她——因他看好的几个年轻将领中,有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