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9节 (第3/6页)
可对那个人来说,就是百分百的重生。 只要在变得更好。 终有一天,量变或许就能引起质变。 姜沃相信,从今日起,曜初也是愿意愚公移山的。 ** 这一日的餐饭,是在外面垒灶生火而做。 吃的并不是从宫中带出来的米面,而是‘备灾’的果腹物——薯蓣。 不过姜沃还是更习惯叫它山药。 此时民间已多有‘五谷不足,实用山药充饥’的习惯,杜甫还曾专门写过诗道‘充肠多薯蓣。’ 除了山药外,还有荞麦,这也是要紧的救荒作物之一,毕竟比起粟、麦,荞麦更加耐旱。 这两种作物于此时都是充饥的粗粮,嘉禾原本还担心两位公主吃不惯。看太平公主捧着碗吃的比平日还香才放下心来。 姜沃拿了一块山药慢慢剥皮,心道:后世,这两种粗粮可比细米卖的还贵。 她便吃边问起了嘉禾:“今年的天时,应当会有更耐旱的荞麦种子出现吧?” 嘉禾回道“是,司农寺已经计划好了,今岁要多选些荞麦种保存起来。” 旱自然是人人都盼着永不出现的天灾大难。但大灾没法避免的时候,能从灾难中获取的利益,一定得捞出来。 比如荞麦,原本就是耐旱的作物。 而能在今年长出来的荞麦,那就属于物竞天择的获胜者,或许能生出可遇不可求的更高级别耐旱种。 嘉禾本是沉默寡言之人,但正如吴少卿一般,说起粮米事就停不下来。 听姜沃问起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