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2节 (第3/5页)
** 李勣大将军很痛快准了姜沃发言。 姜沃就先与朝臣们解释了下,此时倭国对大唐的认知和态度—— 不单大唐朝臣不了解倭国,其实此时的倭国,根本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 从诸多事件分析可知:此时倭国的心态,是想要跟大唐平等论交,甚至觉得两方势均力敌,可以试着伸手抢大唐看中的地盘。 姜沃一一道来:“倭国第一次与我朝往来,是贞观五年,谴使者入朝。” 彼时先帝还派出一位刺史高表仁,也去倭国回访了一下。 当时两国的认知就产生了严重偏差:先帝当然是把倭国当成来依附的附属国看待的。 但倭国不觉得,只以为是两国平等论交—— 以至于高表仁过去向倭王宣旨的时候,倭王不肯按照臣子礼数接旨。 而倭王不面北行臣子礼,高表仁便也不肯宣大唐天子诏书。 两方各不相让,高表仁一挥袖子走了,终未宣诏。 倭国也很恼火,觉得大唐瞧不起人。于是终贞观一朝,倭国再未谴使臣入唐。 而大唐二凤皇帝这边,早把倭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直到当今登基,为新罗事,倭国才又三番谴使臣来唐—— 依旧不是来朝贡的,而是来走外交手段跟大唐斡旋,让大唐勿要助百济的。甚至想跟大唐一起瓜分下朝鲜半岛。 一言以蔽之:此时的倭国还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对待大唐,完全是想争锋的心思。 所以才会出现扣留百济王子、拒绝大唐使臣‘登岸刺探军情’等行为。 ** 至此,大唐朝臣们才总算对倭国,有了个比较立体的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