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后记:向确知走得足够远,未知才显现她的身影 (第3/4页)
世纪历史成为一门学科,历史学家们慢慢发现,“历史”与科学语境里可以被反复证明的“事实”总有渐近而不能至的距离。 更晚近的历史学家们开始反思这种“渐近而不能至”。无法从叙述语气、角度和手段中剥离出的“事实”,同样事件多种叙事的并存是“缺陷”“错误”,还是历史作为一门有关人类思考与活动的学科的一种本质特征?更晚近些的历史学家(比如罗兰·巴特、海登·怀特)甚至认为,比起科学,历史更接近文学,脱胎于对语言的cao弄的历史比起客观存在,更是一种叙事技术。 爬梳史料寻找史实是历史学家的手艺,但挑选甄别史实的标准,除去“手艺”之外,还有观念。在历史成为一门学科之后,历史学家们也开始反思检视自己达到历史事实的角度与心态。人类每一次观念的变革都伴随着对过去历史的重新认识。中世纪的历史学家强调神的意志,文艺复兴的历史学家将他们观察的视角挪向人的尊严、欲望与智慧。再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相信经济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决定历史。更晚近些,历史学家的目光不断放低,他们的焦点由政治与文化精英转向平常人的日常生活。每一次观念的变化,都给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带来新的角度与叙述。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历史的诗意所在。 在通俗历史的领域,对再现历史、戏说历史、趣说历史的努力从未停止,但更多的关注停留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于是人人以“权威”“正史”“真正发生”作为吸引读者的“卖点”。而我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