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四六章 大事将行 (第2/7页)
是西夏百姓,也天然的认为,自己战败了,就是没人权的下等人,被欺负了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闹大了可能当官的大老爷们也不会为他们做主,反而可能死的更快。 欺负人也是习惯性的,一开始可能是战胜国的自豪,到后来就变味了。长此以往,定然加重西夏人对宋人的怨念,从而开始怀念故国,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就会开始叛乱。前期可能很好平叛,但是打完了总要安抚,总要给西夏人一些渴求的利益。 如此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西夏人什么时候不满意了,那什么时候就造个反,来谋求他们想要的权益,叛乱由此频发。不用多久,西夏便成了羁縻的飞地,说不准什么时候再出个人物,未必不是下一个李元昊。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事的出现,出台一系列政策保障西夏人的权益就有其必要性。 不过因为战后已是隆冬,移民事项无法展开,只先送些粮食物资过去,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冬天就好,所以朝堂上还有时间吵闹布置。 这一战的战后封赏,当然是吵闹的重中之重。这种灭国大功,肯定是要重赏的,而且还有相对应的军方抬头起势也要遏制,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而且还有王言这样一个首功之人,要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赵佶想要把王言抬起来,但是其他朝臣统一口径,抵死不从。这不是党争,这是保全谋身。朝堂上的人,是大宋最聪明的人,就没有傻子。从之前的几次事件中,所有人都知道了赵佶的变化,都感到了赵佶对他们的恶意。王言又是弄掉高俅、蔡京的主要推手,现在赵佶要抬王言的目的不言自明。 都是一个地方混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