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6章 (第1/3页)
月初大朝会后,降四级留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曾参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妄窃文名”、前为诸生时“私刻文集”、“语多狂悖”,立时引得士子侧目。 戴名世虽然只是翰林院编修,却是众所周之的当世大儒。他是安徽桐城人,字田有,号南山,如今已经五十多岁。早在三十年起便因所作时文才名远播,曾以贡生考补正兰旗教习,授知县,因年轻傲世没有就职,而是游山玩水,研究学问去了。 到康熙四十四年,戴名世到顺天府参加秋试中举,次年会试落榜,康熙四十八年会试第一名,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就是俗称的榜眼,而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参与明史馆的编撰。 曹颙虽然没见过戴名世,但是早闻大名的。这算起来,戴名世还是顾纳、马俊两人的同年。初放榜后,马俊还特意为戴名世的第二名抱不平。因这跃居当世大儒之上的新状元赵熊诏出身督抚之家,才名不显。便有不少人猜测他这状元来得不清白,有贿赂而来的嫌疑。 偏偏赵申乔就是赵熊诏的父亲,去年由偏沅巡抚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这怎能不引起有些人的揣测?甚至有人怀疑御史大人故意罗织罪名,要置戴于死地,好断了别人追究的念想。 不知康熙是怎么想得,并没有立时大张旗鼓处置戴名世之意,只是让翰林院严查此事。 过后,曹颙与庄先生曾就此事聊过,看法倒是一致,那就是这戴老有些倒霉,被搅和进皇子的争斗中去了。 赵申乔堂堂从一品大员,进京也一年多了,若是真想对付戴名世这个七品小官,还用等到这个时候?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谁不知道戴名世是八阿哥老师何焯的至交好友?怕是太子拼死挣扎,想转移康熙的视线。却未能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