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同样的剧情,同样的经典 (第4/8页)
面对镜头时,骄傲、得意、决心、不满,这些主观表达全都涌现而出,将一个活生生的人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区分开来……” bbc版的《纸牌屋》,三季加起来不过十二集,每集五十分钟,十个小时就能刷完。 等罗兰补完这部电视剧后,他才发现,如果英版的《纸牌屋》能用短小精悍来形容,那美版的《纸牌屋》,则能被称之为水漫金山。 总的情节,两版都差不多,而真正的区别其实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限制。 没错,不管什么文化作品,在它与公众见面的那一刻,都会带上枷锁—— 英版的《纸牌屋》,女性角色很少,而美版的《纸牌屋》,党鞭大人都快被女人给整死了。 这种不同性别的角色所营造出来的戏份差异,和女权主义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英版的主角厄克特先生,给人的感觉那就是个老好人,又或者说是笑面虎,而美版的主角安德伍德,那可是把混蛋二字,刻在了脸上。 这其实就是文化差异。 虽然美英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英国毕竟是老牌帝国,他们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脸面,又或者说,披着绅士的皮,干着龌龊的事,才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 但老美嘛—— 有句话不是说得好么,美国在强大,那在欧洲眼里,就是乡下,美国人在有钱,那在欧洲人的眼里,就是穷的只剩下钱的土老帽。 这种歧视,在文化作品里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点差异嘛,那就是舆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