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4 (第3/4页)
满心的感慨无力。 放映厅响起的掌声和观众讨论剧情的只言片语让戴维知道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感观非常不错。这是一个颇为难得的现象。因为是一部小成本文艺片,以往来观影的常客大部分都是一些有了一定年纪和阅历的人,也只有这些人能真正品味这类型的电影,并且从中获得感悟体会。小年轻们更热爱爆米花式的商业大片,对沉闷艰涩的文艺片不感冒。不同类型的电影导致了观众的分化。一般情况下,文艺片很难取悦于习惯追捧商业片的观众。但因为沃格特.佩斯顿的人气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慕名而来,令戴维一开始心里充满抱怨,认为他们拉低了观影人的素质。这样直接导致了在这个放映厅里,观众类型的参差不齐,他们观影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有的冲着戛纳的金棕榈奖提名而来,有的因为关注科恩兄弟,但更多的是为了看沃格特.佩斯顿。 做了多年影评人的戴维对文艺片的营销方式有一定了解。文艺片在正式上映之前,一般会通过点映试映之类的方式甄别观众类型,通过这些懂电影的观众树立口碑,引起关注,吸引更多的同好关注,以及猎奇观众和游离观众,形成良性循环。像首映这种不限制观众类型的电影上映方式比较少见。不按理出牌的方式导致观众类型分化,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好。因为这部电影真正的做到了雅俗共赏,无论哪一类型的观众都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对白显浅易懂,寓意却深远地蕴藏在字里行间,蕴藏在看似荒诞的细节情节中,要激烈有激烈,要深刻有深刻,一波三折,逻辑严密,每一个镜头都不落俗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