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41节 (第4/8页)
也没提醒他,只哗啦一下作鸟兽散一般跑开了。 卫景平:“……” 这是神马意思。 顾世安没打他的手板,难道不是因为他背诵得太流利了吗。 《论语》一结束,温之雨就急吼吼地给他们加了做文章的课,再一次上课就提问:“卫景平,你来说说什么科举文章?” 为什么揪卫景平来回答,因为这天他迟到了,温之雨非常不高兴。 白鹭书院没几棵会念书的好苗子,没多久之前他才肯承认卫景平算一个,今天这小子竟然也跟着混日子的武双白一样来晚了,可见最近有多不上进。 卫景平准备过,他开口似背诵一般答道:“科举文章也叫做‘经义’,经义试士,自宋神宗始行之。神宗用王安石及中书门下之言定科举法,使士各专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兼《论语》《孟子》,初试本经,次兼经大义,而经义遂为定制。” 他一口气没歇,照本宣科答了出来。 他们说的经义啊治经啊就是写八股文章,总结着说就是科举考试中以八股文章定名次,取士。科举各级的三场考试,头场都有做八股文的规定,各府县的童试,以及省的学道下府县主持的院试,都得按题目完成两到三篇的八股文。再往上走,省级的乡试和全国的会试,都是各考三场,头场必考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能不能榜上有名,主要看头场文字,就是说看你八股文做的如何,所以要想走科举这条路,就得把写八股文写得贼溜,让考官看得情绪起伏,不自觉就入了你的彀中,非录你不可。 温之雨给了他个赞许的神情,说道:“这就是科考治经的溯源,但我朝的治经和宋人的经义还是有差别的,谁知道差别在哪儿?” 这回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